電磁復振脫水篩是一種高效的固液分離設備,廣泛應用于礦山、煤炭、環保等領域。其工作原理基于電磁振動與機械共振的協同作用,通過高頻復振運動實現物料的快速脫水。
設備的核心結構包括電磁振動器、篩箱、彈性支撐裝置和篩面。電磁振動器由鐵芯、線圈和銜鐵組成,當線圈通入交變電流時,鐵芯產生周期性變化的電磁力,吸引銜鐵做往復運動。這種高頻振動通過傳動機構傳遞給篩箱,使篩箱獲得持續的振動力。
篩箱與彈性支撐裝置構成共振系統,其固有頻率與電磁振動器的激振頻率接近,形成強烈的機械共振。這種共振效應能顯著放大篩箱的振幅,同時降低能耗,使篩面產生高強度的復振運動 —— 即篩箱在垂直方向做高頻振動的同時,沿水平方向產生小幅周期性位移。
物料從篩面一端進入后,在復振力的作用下被不斷拋起、向前輸送,并形成均勻的物料層。液體在重力和振動慣性力的作用下,通過篩面的篩孔快速滲透排出,完成脫水過程。而固體顆粒則因粒徑大于篩孔被截留,沿篩面向下一端移動,最終作為脫水產物排出。
值得注意的是,篩面的傾斜角度(通常為 15°-25°)與振幅的匹配至關重要。合理的參數設置可確保物料在篩面上有足夠的停留時間,同時避免過度振動導致的物料飛濺。此外,通過調節電磁振動器的電流強度,可靈活改變激振力大小,適應不同物料的脫水需求。
這種復振運動模式不僅加快了物料層的松散與透水性,還能有效防止篩孔堵塞,顯著提高脫水效率。相比傳統脫水設備,電磁復振脫水篩具有脫水速度快、固體回收率高、能耗低等優勢,尤其適用于細粒物料的深度脫水處理。